《客家新聞雜誌》第368集2014-01-28(轉載客家電視台17頻道)
信步尋梅
空間再造的拆與留
麻油家,種芝麻
木上生花徐崑榮
(台灣客家電視台17頻道)自強村、愛國村,聽起來像是眷村的名字,不過,南投縣信義鄉的自強村、愛國村,有一半以上村民是客家人,一百多年前,就有客家人來此焗腦、世代務農。民國七十幾年,梅子價格好,種個兩年就能蓋棟房子,後來市場被中國和東南亞搶走,梅子價格一夕之間跌落谷底,許多農民都將梅樹砍除。民國86年,休閒農業區成立,自強愛國是第一批加入休閒農業區的村莊,沒將梅樹砍除的農民,沒想到竟然還能轉型。每年三、四月梅子產期、和十二月到隔年一月的梅花盛開時,都吸引大批遊客,車陣更常從山上一路塞到水里街上,長達十幾公里。村民把握機會,利用梅花季舉辦活動、帶著遊客認識村子歷史、天然景觀等,也帶遊客做DIY體驗、品嘗梅子料理,緊抓住梅花美景帶來的商機、提升農村經濟。以舊美濃鎮公所與分駐所為中心的中庄,從兩、三百年前開庄以來,一直就是美濃最熱鬧的地方,也就是在地人說的「街上」,從廿年前,美濃人就希望推動文化造鎮,規畫從永安老街、美濃分駐所到美濃舊橋、河岸市場間開闢出一條文化散步道。高雄市政府從去年底,啟動了這項中庄再造工程,目前正在修復日式分駐所,希望還原當年的面貌,另一方面,也要拆除舊鎮公所、也就是美濃故事館,作為市民休閒廣場,整個工程計畫在民國104年二月完成。美濃人對於這項計畫憂喜參半,喜的是,回復了分駐所舊觀,愕然的是,在民國98年底,美濃故事館才花了一千多萬元整修、拉皮好,怎麼使用還沒滿五年,就要拆掉了?政府是用什麼角度來判斷評估歷史空間的去留?一起來關心。去年底爆出的混油風暴,讓許多民眾對所謂的大品牌信心大減,轉而購買老字號小本經營的手工食用油。高雄美濃一家百年手工麻油廠,因為去年底的食安問題,銷售量增加了三成。做麻油,他們說台灣的芝麻品質最好,但產量太少,價格是進口的兩倍以上,美濃更是已經七十年沒人種芝麻了。但隨著國際原料價格節節攀升,第四代成員決定復耕已失傳的芝麻,試著榨出純正的美濃有機麻油。中國傳統建築常見的雕花木窗,造型優美吸引許多愛好者收藏,苗栗三灣有一位退休的泥水師傅,徐崑榮,十年前開始以簡單的工具,把回收來的匾額、二手家具,創作出一扇扇以幾何圖型和弧線為主的雕花木窗,他已82歲,手繪的紋路比例卻宛如電腦繪圖般對稱均勻,在一張張廢棄的木頭上,變出萬千的花樣,他說這樣的退休生活,很快樂。
重溫昔日《客家新聞雜誌》:
留言列表